“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
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1月10日,
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天津市科技局、天开园管委会,
河北省科技厅和工信厅,
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
共同主办的“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
协同创新发展工作推进会”
在北京昌平未来科学城举办。
当前,以基因编辑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迭代,引发了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领域新一轮的变革浪潮,将有望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大幅度降低土地使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对医药、食品、材料等行业带来巨大影响。在技术与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合成生物制造正加速步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京津冀三地都在加大对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布局,本次会议通过在京津冀自然科学联合基金增设合成生物制造主题、发起成立产业创新联盟、推动共性技术平台共享、启动伙伴园区计划、引导金融资本支持三地科技企业发展、探索推动监管政策创新与先行先试等,加速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创新和转化,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有组织联动发展,打造有整体竞争力的区域协同发展生态。
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常务副主任刘伯正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龚维幂介绍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协同创新工作筹备和推进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所长钱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天津市科技局、天开园管委会副局长梅志红,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高建锋,河北省工信厅副厅长宋向党,昌平区政府副区长、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柳强,天津市武清区副区长、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管委会主任刘松林,秦皇岛市副市长郭建平,京津冀三地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合成生物制造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150余人出席会议。
一起看现场——
聆听——方向与建议
龚维幂在布局联合研发、
促进产业协同、营造发展环境
等方面介绍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
协同创新工作筹备和推进情况。
龚维幂在会上提到,北京市瞄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将基于合成生物学的更前沿引领、更精准靶向、更高附加值的生物制造作为布局重点,出台《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相关政策,持续布局科研攻关、推进前沿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型企业、打造产业集聚区。京津冀三地协同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举措,也是发挥各自优势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更好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动担当。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布局,
也是三地共同的使命与责任。
宋向党表示,河北省高度重视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出台了《支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成立了河北省生物制造产业联盟,推动产业聚势突破。河北拥有丰富的生物制造基本原料保障,首钢朗泽等一批知名企业生产基地相继落地河北,将多主体联动助推科技成果全链条转化,推动重点园区建设,以科技创新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建锋指出,此次活动是三地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加快创新发展的新的里程碑,下一步将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平台、科技金融、政策保障等方面,对三地创新团队的合作给予大力支持,推动三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生物制造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区域增长新引擎。
梅志红表示,天津高度重视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天津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打造了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工程转化的生物制造科技创新体系。天津市将会全力为各类创新主体做好服务,为生物制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在对接服务重大国家战略中展现新作为、贡献新力量。
刘伯正指出,合成生物制造是国家明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地各具优势,具有协同发展的良好基础。下一步要在协同创新上持续发力,加快推进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技术实现突破,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合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制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强分工协作、错位联动,因地制宜推进合成生物制造差异化布局,推动形成全产业链发展生态。深化联合融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落地为目标,协同解决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梗阻堵点问题。
见证——发布与签约
“3、2、1,发布!”伴随着主持人一次次倒计时的声音,京津冀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增设合成生物制造指南政策发布,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联盟筹备启动,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共性技术平台共享倡议发布,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签署合成生物制造伙伴园区计划,工商银行为三地合成生物制造创新企业集体授信。
龚维幂、梅志红、高建锋共同发布京津冀自然科学基金合作专项增设合成生物制造主题指南,将引导京津冀地区科研团队围绕三地共同关注的合成生物制造应用基础问题开展联合研究,形成实质性合作,该批项目计划于3月份启动组织。
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联盟正式启动。联盟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天津市科技局、天开园管委会、河北省科技厅和工信厅联合支持,由北京化工大学牵头发起筹建,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院士担任联盟筹备组的召集人。联盟将大力推动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的优质资源对接和成果转化产业化平台,不断推进菌种知识产权保护和监管科学创新,共同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论坛,联合开展标准创制,打造有整体竞争力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生态。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等联合发布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共性技术平台高水平共享倡议。相关机构将围绕“共建平台服务网络 共享资源高效配置 共促区域创新协同 共筑产业集群优势”加速促进京津冀三地创新资源要素在区域内合理流动、高效配置和集聚共享,加快实现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协同创新,有力提升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创新水平和竞争优势。
北京未来科学城、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武清开发区、秦皇岛北戴河新区、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等6个园区作为京津冀三地伙伴园区代表,共同签署合成生物制造伙伴园区计划。该计划旨在加强京津冀三地专业园区合作共建、联动发展,推动京津冀三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主体间的资源共享、技术研发与成果运用,加速区域间分工协作和要素流动,提升园对园的营商环境服务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确保重点项目落地更好实施。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天津市分行、河北省分行三地分行为三地合成生物制造园区平台赠予“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2025意向授信函”,为三地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企业集体新增意向授信近百亿元,持续加大对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支持力度,助力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后续三地将在此基础上,持续探索园区投资基金等更多金融赋能手段,充分调动各类金融资源支持创新企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围绕“加强新食品资源安全性评估,助力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作主题分享,介绍新资源食品、新食品原料国内外监管情况,最新政策解读及上市申报要点,以及前期依托京津冀三地开展创新服务的有关探索,为合成生物制造企业研发生产提供有力指导。
在联合基金的支持下,
产业联盟的助推下,
共享倡议的引导下,
伙伴计划的带动下,
金融活水的滴灌下,
监管政策创新引领下,
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必将成为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共商——交流与探讨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大蓝图中,三地政府紧密合作,共同催生了合成生物制造园区的蓬勃发展。这些园区不仅承载着科技创新的梦想,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鲜活例证。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柳强、刘松林、郭建平作为伙伴园区代表分别上台交流工作,共商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发展“密码”。
作为创新型企业代表,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波博士作了题为“合成生物制造——京津冀天然协同的产业”的主题交流。深度剖析了京津冀三地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地缘便利、产业积淀以及政策支持,展现区域协同发展的无限潜力,明确表达了加强京津冀三地创新合作、共同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迈向更高水平协同发展的鲜明态度与坚定信心。
本次推进会推动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同时拓展京津冀三地协同边界与内涵,为区域经济蓬勃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与新动能。乘合成生物之势,启京津冀协同新篇,全方位发力,坚持协同创新、开放合作,坚持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深入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构建活力强劲、协作紧密的产业生态,京津冀三地聚力、发力、合力,力争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打造成京津冀生物经济发展新引擎和未来产业发展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