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
昌平区坚持
“科学+城”理念
统筹推进
未来科学城规划落地实施
着力打造“两谷一园”
创新潜力进一步释放
2021年
未来科学城仍将作为建设重点
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北青社区报记者从昌平区两会现场了解到,作为北京科技创新主平台之一的未来科学城,“十三五”以来,空间规划面积已由10平方公里扩大至170.6平方公里,面积扩容16倍,聚焦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三大核心领域。
2021年建设好未来科学城,将作为重中之重加以推进,重点聚焦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发展,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努力实现更好发展。
建设空间组团式规划,重点产业板块式发展。以"两谷一园"为重点,全力争取中央和市级的相关定位、政策和项目支持,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生命谷"
要围绕实施生命技术赶超工程,保障昌平国家实验室建设。
抓紧盘活园区闲置低效楼宇,推动一二期剩余用地开工建设、三期成熟地块先期上市,推进示范、加速和转化基地规划建设。
"能源谷"
要紧抓碳减排机遇,高举绿色发展旗帜,大力培育和发展绿色能源和能源科技,加快国际先进能源产业集聚,吸引能源领域交易平台入驻,助力北京打造全球"绿色城市"。
深化央地合作,全力引入"十四五"时期国家重大科技产业项目,盘活用好央企存量资源,在鞍钢、武钢地块置换导入航天科技、兵器工业项目,做实产业功能,强化经济贡献。
加快成熟技术转化、示范和应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三链联动"。
沙河高教园
要完成本学年重点任务,谋划开展下学年工作,支持高校整建制迁入学院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推动北京大学新校区、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二期等项目建设,促进校城融合。中关村昌平园要强化地均、人均产出导向,进一步提高组团发展质量。
健全项目评价推进机制
加快小米未来工厂、凯普生物北方总部等35个项目签约地,促进华辉安健生物药生产基地、新东方科技产业园等 23个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小米智慧园区、好未来智慧教育研发基地等25个项目尽快投用。
支持北汽福田、三一等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做好智芯半导体、中移动信息技术等投用项目跟踪服务,促进炎明生物、普沐生物等企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出台支持企业上市挂牌政策,助力诺禾致源、三一重能等一批具备条件的企业成功上市,继续做好爱美客、交大思诺等新上市企业的发展服务。
多元化融资平台
形成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成效。加快未来科学城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加大专业化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做好人才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服务保障,打造开放性、国际化、具有市场活力的产业生态和社会生态。
关键词一:交通
围绕打造大容量、快速化的通勤走廊,全力服务保障17号线、13号线扩能提升等重大工程建设,主动推动地铁19号线北延、S2 线通勤化改造、北部联络线等重点项目前期规划和手续办理,谋划新龙泽、黄土店站等 9 个轨道微中心规划建设,拓展轨道交通的服务效能。
加快安立路与北清路快速化改造、规划顺沙路等 28个项目建设,提高规划道路实现率和通达性。推进回天地区、沙河高教园慢行系统二期建设,优化公交场站和线路布局。
未来科学城南区站西侧沿河效果图
关键词二:教育
加快清华附中昌平学校、北京未来城学校等项目建设,推动北师大昌平教育集团做实做大做强,新增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 2670个。深化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改革,在条件成熟地区设立新学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突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办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实体书店,培育壮大文化体验、创意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努力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逐步将生命科学园、未来科学城、高教园区域内部分本土学校纳入与市属优质学校合作范围,提升我区基础教育质量。
关键词三:公园
坚持科学设计、精准定位、建管并重,加快温榆河公园昌平段、奥北森林公园一期、沙河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在北七家镇龙樾华府、鲁疃嘉园等居住区周边新建3.9 公顷口袋公园,解决周边居民游憩、活动不便问题。
未来科学城
将继续向着打造成为
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这个宏伟目标努力
带动昌平的经济发展
让我们在2021年共同期待!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