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资讯
  • /
  • 详情页
未来科学城能源谷这场国际论坛,助推中德碳中和共赢
发布时间:2022-06-28 13:17:00


2022年6月23日,“北京未来科学城碳中和与能源转型国际论坛—中德论坛”在昌平区成功举办,落地未来科学城东区能源谷未来中心。论坛由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主办,昌平区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落基山研究所北京未来科学城发展集团共同承办,在中德建交50周年之际,作为2021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的成果延续,本次论坛聚焦中德,采用线下论坛+线上双语直播的方式,共同探讨政策、机制和商业的最佳实践和合作机会,旨在通过加强绿色低碳发展的对话交流与国际合作,互学互鉴,实现合作共赢。


论坛兼顾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引领性和落地性,借力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全球领先的能源转型战略高地定位,从国际视野、资源实力、创新支持等多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为国家进一步构建政策支撑体系提供助力。



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杨仁全在致辞中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枢纽型主平台,在推动能源转型技术创新、开展能源转型国际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中国和德国是重要推动力量,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促进中德两国能源领域专家及企业代表,开展交流讨论,分享实践经验,促进合作共识,推动有益成果在‘能源谷’落地开花。”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会常副会兼理事朱宏任在会上表示:“推能源型是实现双碳目的关,只有各国政府和全球企携手共力,才可能步推全球气候治理行。本次论坛以中德能源型作切入点,不有力地推了中德两国能源型与碳中和程,更为实现气候目做出了献。”



家主旨环节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中德能源型的交流合作十分有意,我高度关注德国在尤其是碳中和域的展。德国在科学技、金融、管理等方面的经验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实现双碳目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科学程,中德之间务实的交流与合作将在此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Agora能源论坛中国目主任涂建也表示,“在短期内,全球气候程虽然会出反复,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尤其是中德两国在实现清洁能源型的决心,未来肯定会迎来一步加强。”


讨论环节,与会嘉分别就全球政策经济动态下的碳中和能源划和路径制定、碳中和与能源型技术进展与点,及助力碳中和和能源型的市和管理机制行了探。世界可持工商理事会中国公室主任周卫东、国家能源集新能源技研究院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徐冬和落基山研究所北京代表董事郝一涵分别主持了三个讨论。参与讨论的嘉包括中材国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裁隋同波、北京中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国强、海德堡水泥碳略部门理 Teresa Landaverde Lorenzo 能清洁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张斌、国家能源集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中心主任平、欧盟中国商会副会王稚晟、北京力交易中心市部主任李竹、路孚特首席碳分析秦炎,及E3G欧洲可持金融部门研究Pietro Cesaro。与会嘉逐一分享了展瓶、解决方案,通中德对话,同行交流,展示全球趋势向,业发展提供策略建


会上,落基山研究所介绍了重点行业全球企业行动的进展,并发布了《中国、欧洲清洁氢冶金:政策动向与中国启示》报告。该报告对比研究了中欧氢冶金的政策情况,结合中国钢铁行业特点,分析和展望了中国清洁氢冶金的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清洁氢冶金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论坛期间,由昌平区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未来科学城和落基山研究所共同发起“国际合作助力企业碳中和”倡议,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呼吁各方践行双碳目标,加强国际交流和深度合作,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为推动全球能源加速转型和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论坛还同步举行了线上线下未来科学城低碳技术成果展览,共展出华能清能院、北京低碳院、明阳智慧能源集团等10家能源谷重点企业17项技术重大技术成果,聚焦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提升能源谷国际影响力。

服务热线:010—69751170
电子邮箱:kechuangfuwu@wlkjc.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未来视界C座
未来科学城
微信服务号
未来科学城
微信小程序
未来科学城
安卓APP
未来科学城
iOS APP
Copyright© 2017-2019 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学城东路一号院A106室 京ICP备17060083号-2